特色工作室

名医成长路

我家院子隔一条马路便是生产队的马房,马房是生产队养驴、马、牛的地方。我想学习当医生的想法给父母亲讲了,后来又给姥爷讲了,想请大人们出面求求本村老中医(民间医生)杨振山教教我。这年冬天一个夜晚,天气很冷,又是星期天,我和姥爷一起去马房烤火取暖,生产队饲养员名叫杨养端,在场烤火碰巧杨振山也在场。天气寒冷腹中饥饿,当时没粮吃,国家遭遇三年严重自然灾害,人们生活相当困难,姥爷叫我回家用砂锅端来萝卜叶子腌制的酸菜到马房架火上煮食。

大人们闲谈中扯到我想学医之事,这时养端说你这现成的老师就在这,这是好事你到哪里找,快给师傅跪下磕头。我双手捧碗酸菜端给杨振山,然后叩首三拜真诚地叫师父。杨振山起身双手拉起我认真地说:学医可是苦差事,你才几岁你想好了。做医生要学习辛苦一辈子,人命关天,容不得半天马虎……。我说师父你说的我都记下了,你可不能不要我这个小徒弟,我不会让你失望。

回想当年拜师杨振山后,年龄还小,小学三年级文化水平要读一些中医典籍,不要说理解,很多字都不认识,学习是十分艰难辛苦。我当时学习有三件宝贝:小笔记本、字典、手电筒。小笔记本用来将一本书要点分门别类用比小米粒还小的字记下来,在我走路、吃饭、睡觉时随时随地方便记忆翻阅。当时每天上学要完成老师讲授的语文、数学等课程,还要挤出时间学习中医书籍。我在三十岁以前夜里十二点以前没有睡过觉,早上五点左右准时醒来。走路、吃饭、睡觉都在背书,夜里睡觉背书中间实在想不起来,就用被子蒙着头,用手电筒照一下看看书接着往下背,尽量不打扰家人休息。不认识的字字典就是我最好的老师。

由于经常超负荷学习背书,好些回走路撞到墙上、树上。还有一次冬天早上上学天还不亮,走路背书走神快到学校村西头掉到沟里,幸好沟不深不然摔坏了。村里有些人以为我神经不正常而嘲笑我。现在回想起来,我也不知道哪来这莫大的毅力,真是有些痴狂强迫症,同龄的孩子不知几人能做到。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到初中三年级期间,我边读并背诵过《药性赋》、《汤头歌诀》、《频湖脉学》、《医学传心录》、《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等。较完整阅读过:《陈修园医书五十中》、《神农本草经》、《医宗金鉴》、《杨敬斋针灸全书》、《本草纲目》、《三指禅》、《医学衷中参西录》等能够找得到的中医书籍,写有几十本学习笔记。这一阶段是我对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通过自学达到基本理解熟悉和掌握。

在学习针灸时我写信让姨父在临汾给我买了一些扎针用的毫针及装针用的针筒。对照书上穴位在自己身上扎针体验针感,凡是自己身上能够到的地方都扎一遍。后来夜里学习背书经常犯困,有时就睡着了。为了不影响看书我就想办法在腿上足三里或三阴交、阳陵泉等穴随便扎上一针,这样就睡不着了。

学习中药方剂《伤寒论》时,我感冒发烧、头身疼痛、怕冷、咳嗽等,我试着用麻黄汤来治疗。模仿师父笔记写了处方让家人去抓药。那个年代没那么讲究,师父就是个民间中医,给人看病也没有专门处方笺,随便找张纸开个药方,没有医师证、处方权,没人要求管理。不过师父医术口碑还是好的,尤其给人看病诊脉确有功底。家人病了我根据书上中医辨证处方用药效果还是不错的。慢慢地村子有人病了还找我给看病处方用药针灸拔罐,自己也很乐意为他们看病。不过放在现今那是无证行医是违法的。以前少年的做法是在缺医少药特殊时代的事。

上一条:赤脚医生梦成真,恩师教诲苦实践

下一条:家贫母病求医难,少年立志当医生